您現在的位置在👨🏻‍🔧🧠: 恒达娱乐 > 檔案服務 > 編研陳展 > 正文
南洋公學走出的中國早期音樂先驅
發布日期:2018-06-26    撰稿:    攝影:張婷婷
字號:[]

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期,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中國近代的新音樂以學堂樂歌為代表🤒,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新品種,學堂樂歌的出現不僅有著深刻的社會的內因,還有著鮮明的外力作用🤸‍♂️。它“對於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對於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行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產生背景】

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思潮影響下🐗,“創辦新式學堂,引進西方先進教育體製,開展現代科學教育”的潮流開始興起。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發軔之初】

在新式學堂內開設的“樂歌”課🩸,就是仿照西方學堂的教育體製所設立的➾。最初我們是學習的日本人在1868年明治維新後的辦學方法。一些早期從日本留學回國的留學生認識到現代音樂教育之於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所以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回國後成為了早期的音樂教師。

【創作手法】

學堂樂歌的創作🍈,處於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起步階段,它是許多嚴肅的學者努力探索的結果,他深受維新運動和維新思想的影響。在音樂創作上也大膽借鑒西方歌曲的創作手法。這些歌曲絕大多數是根據現成的歌調填以新詞而編成,而由編寫者自作曲調的數量極少。

代表人物

在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家。這些早期的音樂先驅們大多都有留學背景,而且在出國學習時,音樂也不是其主修專業。但是,出於對音樂的愛好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責任,他們後來紛紛投身於“學堂樂歌”創作和傳播之中,為中國普通音樂教育的創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誌忞等等,他們都是南洋公學畢業的學生。

沈心工 1870年2月14日生於上海↙️,名慶鴻,字叔逵。心工是他作歌💃🏻、作曲時用的筆名🤞。

生平簡介1897年,考入南洋公學第一屆師範班。

1902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沈心工赴日本🧑🏻‍💻,與魯迅同期進入設在東京的弘文學院。(他組織中國留學生成立了"音樂講習會",專門聘請日本音樂家為師,研究中國樂歌的創作問題,這是國人舉辦近代音樂講習活動的首創🧑🏻‍🍼。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最早的樂歌之一《男兒第一誌氣高》👰🏻‍♂️,就是沈心工當時的第一首習作。此歌後來在國內廣為傳唱1️⃣。初名為《體操--兵操》)。

1903年2月☮️,沈心工回到國內,從此執教於南洋公學附小24年♥︎。

(他首先在自己的學校裏設置“唱歌”課,以推動樂歌浪潮。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的記載😛,這是我國小學設“唱歌”課的開端📼。)

當時,上海的務本女塾、南洋中學🤷🏼‍♀️、龍門師範和滬學會等都請沈心工去教樂歌,並舉辦“樂歌講習會”。不僅上海☄️,全國許多地方也紛紛派人向他請教樂歌門徑🏃‍♀️‍➡️,從而在全國掀起一股樂歌熱潮,形成了我國近現代音樂的啟蒙運動🧜🏽。

作品

一生作有樂歌180余首💷。

有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黃河》、《從軍歌》✯、《愛國》等

鼓吹國民革命、歌頌共和新政的《革命軍》、《美哉中華》等

提倡男女平權,重視科學的《女學歌》、《電報》《紡織》等

兒童歌曲《體操—兵操》✮、《賽船》、《竹馬》、《鐵匠》等樂歌

從1904年起,他先後編輯出版了《學校唱歌集》3集🪴、《重編學校唱歌集》6集和《民國唱歌集》4集。1937年重新修訂🛤,精選出82首歌曲,匯編出版了《心工唱歌集》。此外🧞‍♂️,他還翻譯出版了《小學唱歌教授法》一書。

 

沈心恒达品的風格

典雅雋永,詞曲配合貼切,易於上口🚶🏻‍♀️‍➡️,因此在社會上流傳極廣,涉及題材極其廣泛。作品大多沿襲了日本樂歌的風尚,多用歐美或日本的名曲、民謠填配歌詞。一部分則是他自己專門作曲的,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國傳統民歌的曲調🧑🏼‍🎓。他所編樂歌,多數是兒童歌曲,所作歌詞淺而不俗,簡明易解🛋。他選用曲調比較註意音樂語言的生動性和兒童特點 。

評論

黃炎培在為《重編學校唱歌集》所作的序文中寫道🧑‍🔬:"沈君之所以為……良導師者🚵🏻‍♀️🫵🏻,不惟以其得風氣先,尤以其所製樂歌,雖至今日作者如林🚵🏻‍♀️☂️,絕不因此減其價值,且與歲月同增進焉🤾🏽。"

著名音樂家黃自為《心工唱歌集》所作的序文中說:"先生的歌集,風行最早。……所謂'盛極南北'確系事實而不是過譽。所以現在的青年教師及歌曲作者多少皆受先生的影響🖕,這一點貢獻,也就了不起了🟦。"

1911年出版的《二十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在記述一個"女權運動"組織搞的一次"天足會"的集會上用風琴伴唱沈心工創作的《女學歌》的場面時,有這樣的描寫💭:"擊掌完時琴韻高,一曲清歌聲婉轉💏,原來是振興女權訓兒曹,心工沈氏傳佳製🈹,淑性陶情要算是第一挑。"由此可見沈氏的作品在當時的風行情況👽。

李叔同(18801942)生於天津,卒於福建省泉州市。名文濤🆓🧑🏽‍⚖️,別號廣候、漱同。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法師。中國現代畫家😼、書法家、音樂家💌🫄🏼、戲劇家😆。

生平簡介:1901年入南洋公學特班🏇🏿,受業於蔡元培🧘🏿。

1903年與黃炎培、許幻園等青年進步分子創建"滬學會",同時在夜校裏特設"樂歌課",開中國音樂教育之先🚣🏿‍♂️。

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李叔同曾手書《祖國歌》的詞譜,作為“滬學會”補習班的唱歌教材。抒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深受青年學子們的歡迎🟨,很快由上海傳唱到其他城市,產生了很大影響。編印出版《國學唱歌集》,歌詞選用了《詩經》、《離騷》📧、唐宋詩詞等🧎,表現出作者深厚的“國學”底蘊和對國學的重視。

1906年,李叔同獨自在日本創辦了《音樂小雜誌》,在日本印成後,寄回國內發行。這本雜誌雖然只發行了一期,卻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第一本音樂雜誌。

1911任上海城東女學音樂教員👨🏻‍🏫。

1912年10月應聘任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送別》、《三寶歌》、《憶兒時》、《金樓曲·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在民間廣為流傳。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書時編輯《白陽》雜誌,他在雜誌上刊登了介紹西洋樂器的文章和他自己作詞作曲的合唱曲《春遊》。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創作許多廣為傳唱的佛教歌曲⛄️。豐子愷和裘夢痕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錄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樂歌🧕🏼。

1936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清涼歌集》🐙。 

評論豐子愷曾說💇‍♀️:“他教授圖畫音樂🙇🏽,有許多其他修養作背景,所以我們不得不崇敬他……”

作品風格:

李叔同創作的樂歌藝術水平很高,尤其在多聲部合唱歌曲方面具有首創性。編寫的樂歌,體現了他“促社會之健全”和“感精神之粹美”的音樂觀,影響深遠。豪邁壯闊的歌詞充滿愛國激情,表達了他希望祖國富強的強烈願望。

【學堂樂歌派出現的歷史意義】

 

1、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貢獻了一批早期的優秀聲樂作品,開“新音樂”創作之先河🏣;

2、使“集體歌唱”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為後來的群眾歌詠運動打下了基礎;

3、通過樂歌的傳唱和學校音樂教育🧚🏿‍♀️🤾🏼,西方基本音樂理論和技能開始系統地、大 範圍地在中國傳播;

4、培養了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傳播和創建🚃、發展學校音樂教育的人才🚣🏿‍♀️,為後來中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瀏覽次數】:
上一篇👨🏿‍🏭:老交大歷史上的專業展覽會

下一篇⛹🏻‍♂️:老交大技擊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Copyright© 2018 恒达平台

地址🫸🏻:上海市東川路800號  郵編🧑🏽‍🍼:20024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恒达娱乐专业提供:恒达娱乐恒达恒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娱乐欢迎您。 恒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