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中共十八大召開🪸😗,11月7日下午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直屬黨支部組織黨員和職工🌙,前往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參觀“紅星照耀中國——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人檔案展”以及位於世博園中國館的中華藝術宮。
由中央檔案館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主題展覽“紅星照耀中國”🤸🏽,分為“探尋紅色中國”和“鏡頭裏的中國革命”兩大部分🙅🏽♂️。主辦者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13位來華的外國記者所拍攝的數百幅有關中共抗日根據地的老照片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一楨楨平面黑白影像的形式,向觀眾展現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形象及其領導的“偉大的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展出的作品涉及到13位外國記者,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名著《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一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以及斯特朗、史沫特萊、愛潑斯坦等,也有第一次聽說的傑克·貝爾登、岡瑟·斯坦因、漢斯·希伯等🏃♀️。無論對這些記者在華的經歷是否了解💁♂️,大家都被他們鏡頭所捕捉到的歷史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如宋慶齡與斯諾會談、周恩來在馬上同斯諾握手並歡迎他抵達陜北、紅軍號手昂首吹響軍號,以及抗日根據地人民熱火朝天地自製槍械、地雷等精彩場面☕️,讓大家穿越時空🔍,仿佛回到了那個朝氣蓬勃、熱血沸騰的崢嶸歲月🎬,回到了曾為無數有誌青年殷切向往👃🏿、魂牽夢縈的革命聖地延安。
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大家重溫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聖地延安的風貌🧏🏽♂️、風華和風采👩❤️💋👨,同時對十八大充滿期待,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與繁榮更加充滿了信心💦。
結束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參觀之後,大家又來到中華藝術宮參觀。中華藝術宮位於世博園中國館,占地6.4萬平方米,擁有27個展廳🤵🏻♀️。一步入大廳,大家立即感覺到自己置身於藝術的殿堂👦。其中的幾個展廳,給人印象尤其深刻。如“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廳,收藏了晚清開埠以後滬上畫壇的代表人物——任伯年📐、吳昌碩、任薰🚟、任熊、虛谷、趙之謙等的作品,他們畫筆下的一幅幅山水、花鳥、人物,清晰地向人們呈現出“海上畫派”的風貌。近代版畫廳展現了自1931年魯迅提倡新興木刻藝術以後,“左翼”美術家創作的帶有強烈批判精神及嚴峻的現實主義色彩的優秀作品👼🏽🍝。藝術宮收藏的民國時期“月份牌”畫😝、香煙廣告畫,更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滬上的商業繪畫藝術🧜🏽♀️,豐富了中國近代美術👨🏼🎨。在一幅幅展品之前🦻,大家或駐足凝神審視,或相互切磋討論。
在近兩個小時裏,大家盡情享用了一頓藝術盛宴,仍意猶未盡。許多老師表示不虛此行,有的還打算以後帶小孩來學習👙,接受人文和藝術的熏陶。此外🤸♂️,中華藝術宮的陳展設計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借鑒價值。
本次參觀活動作為檔案館直屬黨支部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將重溫中共發展歷程的主題環節與輕松愉悅的文化休閑活動結合起來,是支部組織生活方式上的一次創新。
